目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存在着劳动和教育“两张皮”,即“有劳无教”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劳动教育本质内涵和灵魂的思考。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不是让学生学会煮饭、扫地等具体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
将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整体教育教学是克服“两张皮”现象的关键。需要做到:
学科贯通、五育融合。要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教劳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探索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融通的切入点和抓手。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材编写的指导和管理评价,研究制定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融合教育教学指南,探索融合的内容与形式,构建劳动教育学科渗透的地方和校本课程。鼓励中小学学科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如劳动与作文结合、劳动与音乐结合等;另一方面,探索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的融合方式,探索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
线上线下相结合。从国家数字化教育发展战略出发,一方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课程建设。开发国家级、地方级、学校级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鼓励出版社、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建设。数字化平台有利于师生自主学习,实现全国、地方或校际之间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相结合,最大化地发挥劳动育人功能。
家校社协同育人。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教育委员会等组织方式引导家长转变观念,让劳动教育切实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中,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家校共建亲子劳动园、携手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探索家校合作有效路径;加强社区服务性劳动指导基地建设,家校社协同共建公益性劳动基地,形成学校劳动教育社会资源库,让家校社劳动教育力量全面整合。
新时代,要将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孩子热爱劳动、热爱人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才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奥义。
——环球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