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习作 > 高一年级:量力与尽力

高一年级:量力与尽力

2022年06月23日 08:30:34 访问量:6240

量力与尽力

1955年,钱学森在归国临开船前说,“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1980年,陈云副主席提出“改革步子要稳,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

钱老的“尽力而为”彰显的是气魄,陈主席的“量力而行”体现的是科学。今天,我们青少年要朝着新目标迈上新征程,如何很好的理解与利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条方法论呢?

我认为,我们“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是基本的,是对自己清醒的评估。量力而行首先是“量”,即看清形势,评估实力。用缜密的思维分析判断自己能做什么,什么做不到,将自己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同时避开短板,将自身价值充分体现;其次是,即做适合自己的事,做的过程中要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因为先前评估过,所以尽在掌握。量力而行能有效避免出错,发挥优势。

但量力而行的同时不能缺少创新,不能缺乏突破的勇气。循规蹈矩中少了超越自我的成就感,极易使人感到疲乏,换言之,如果在历史长河中人人量力而行谨小慎微,就不会有蔡伦的造纸术、不会有爱迪生发明灯泡,那么今天社会的进步又何处可寻呢?

尽力而为是超越的,是不断的尝试与实践。不同于量力而行的稳妥,尽力而为具有不确定性,因为谁也不知道自身的“力”究竟可以“尽”到什么程度,选择尽力而为首先就选择了自信,相信自己定可以有所建树,这种自信的力量能最大激发一个人的潜能,等事成之后定产生比量力而行多数倍的成就感,增强个人的信心,从而期待下一次的突破。尽力而为是进步的不竭源泉,使自身能力最大化。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把尽力而为成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话,使它成为懒惰者一遇事就逃避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失去原本所代表的激情;更不能变成自大者的理由,做事鲁莽,总觉得可以再“尽力”一把,殊不知已超出自身的能力所及。

 历史和现实表明,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相辅相成,如车之双轮。我们要尊重科学也要满怀气魄,要在量力的基础上更尽力、更尽心。用眼去看,量力但不保守,用心去听,尽力却不自大,在量力与尽力之间,找寻最美的平衡。

                                                  

编辑:郎超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高一年级:坚守原则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ob电竞导播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18201号-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联系地址:ob体育平台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06-2022 www.grdlock.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