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学生是有目标的,这个目标也是自己心之所向,但由于目标过于高,自己在实现过程中屡受挫折,慢慢产生“无能”感,导致自我价值感丧失,从而出现“空心”状态。面对此种情况,我建议同学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当前状态,适当调整近期目标高度,原来的目标则作为远期目标,打造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保证目标动力的同时确保成功带来的激励。
一部分学生是有目标的,但这个目标并不是自己真正追求的,而是家长所给、形式所迫或者是家庭环境熏陶的产物。虽然学生拥有了这个目标很久甚至是从小学开始就为之拼搏,但因为不是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往,所以产生的动力不强、能量不足。如果你恰巧是这种情况,我建议你从现在已有目标入手,寻求目标实现后自己真正为之心动的获益,进而使目标与自身真正需求产生联结。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清晰目标的,他只知道作为学生需要努力学习,但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却重来没有认真想过。日子过得浑浑噩噩,而且对将来的生活充满困惑,甚至不知道现在的自己这么辛苦的拼搏是为什么,无意义感油然而生。没探究过自己真正所求、没畅想过将来生活的美好是这一类学生的共同特征。这类学生是“空心”现象的只要侵袭对象。如果你不幸的成为其中一员,请不要害怕,接下来的方法也许能帮到你。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利用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去畅想未来,想一想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是你不能接受的,比如天天加班、总是出差、收入平平等,当你通过想象寻找到你所能接受的生活状态的底线,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需要奋斗的大学目标,可能不是具体的某所大学但一定可以知道什么层次的大学可以支撑你获得你能接受的生活状态。这样你就
有了高中阶段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生活方向、学习动力也将相继加入你的生活,“空心”状态也会越来越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