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生物知识常用的五种记忆方法,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提高记忆效果。
关键词 高中 生物 记忆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零散、琐碎,然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对生物知识的识记又有明确的要求,识记是理解和应用的基础。那么在学习中如何加强生物知识的记忆,不断提高记忆效率呢?下面我通过举例总结一些生物知识的常用记忆方法,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1 五官并用记忆法
“学之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没有五官参与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心理学认为,记忆实质上是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所以靠多种感官感知则比单靠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迹要多、要深。视觉符号记忆(眼看)往往比较容易遗忘,而听、读、写等运动性记忆中包含有专管运动的小脑对肌肉运动的记忆(也叫运动记忆),所以遗忘速度很慢,这种“运动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要求人们的眼睛、耳朵、嘴巴、手、脑等身体各个器官都开动起来,协助并共同参与记忆。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部分学生习惯用单一感官记忆,或者只用眼睛看,或者只放声读,或者在静静的抄写,很少多种器官并用,故记忆知识很吃力,并且容易遗忘。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不妨给学生强调五官并用,做到眼看、耳听、口读、手写、脑记,定会不断提高记忆效果。
2 巧用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就是将记忆材料编成比较顺口的句式来记忆的方法。学生从小学开始运用过很多口诀记忆,如九九乘法口诀,英语字母歌,二十四节气歌等,这些口诀的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将繁琐复杂的生物学知识编成口诀,定会为高中学生减轻不少记忆负担。例如原核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便可将其编成口诀“一藻二菌三体”或“细线支蓝(毛)衣,外加立克次氏体。”又如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可以归纳成“新(Zn)铁(Fe)桶(Cu)碰(B)木(Mo)门(Mn)”方便记忆。再如将复杂的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特点及过程改编为:“复制合成姐妹生,膜仁消失现两体,形定数清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再如可将学生最为头疼的关于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有正非伴性。”再配套两道典型题目的练习,可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吸引力,深受学生喜爱。
3 擅用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就是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别和联系的一种方法。生物学知识琐碎、零散、复杂,擅于运用归纳比较,定会使知识有序化,系统化。例如在必修1中学到核酸,可通过列表比较DNA和RNA的区别和联系,从组成单位,成分(包括碱基,五碳糖和磷酸),功能,分布等方面,将一节课的主要知识浓缩成一个表格,既清楚又直观,关键是有助于记忆。又如将组成细胞的糖类按照单糖、二糖和多糖,分别从概念,种类,分子式,分布,主要功能等方面做成表格进行比较,以学案的形式先填空再记忆。比较记忆法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一种非常有效,最为常用的一种记忆方法,擅于运用,定会受益匪浅。
4 妙用数字记忆法
将高中生物知识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用数字归纳总结,既简单明了,又便于记忆。例如必修一中讲到ATP的结构,我用“1,2,3”进行归纳,即1个腺苷,2个高能磷酸键,3个磷酸基团。又如将DNA分子的结构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即一种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单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四种碱基:A、G、C、T;五种元素:C、H、O、N、P。又如将DNA的复制归纳为:“一场两期三步四条件”,即一个主要场所是细胞核;两个时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三步过程:解旋 合成子链 母子链盘旋;四个条件:模板、原料、能量和酶。再如将减数分裂的过程归纳为“一两半”,即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
5活用图解记忆法
图解记忆法是通过绘图将复杂的生物知识表述清楚,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血糖平衡调节时,过程比较复杂,既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又有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还有反馈调节机制,此外还有肾上腺素的参与,通过图解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象直观地弄清相互之间的关系,降低记忆难度。又如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繁冗复杂,难以理解,既有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还有神经调节,通过绘制过程图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总之,高中生物知识记忆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提高生物基础知识的记忆效果,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