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致家长、学生的一封信
2021年11月18日 20:19:20 来源: 校园安全频道 访问量:18607次
作者:保卫处
近日,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加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这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安全与健康的高度重视。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家长的认同、实践,并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引导。1.认识到,很多疾病往往是由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压力,现在很多疾病低龄化。2.要保持健康作息,不要沉迷网络,熬夜会对身体各器官造成损害,从而危及生命。3.保持健身锻炼与运动,可培养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兴趣,形成专长。4.合理膳食,预防肥胖,切勿为了满足口欲和味觉而大量不健康地饮食。5.主动了解学习权威的、官方的、专业人士发布的医学和健康信息。6.不吸烟,不饮酒,坚决拒绝毒品,提高对毒品的警惕性。 1.随着身心长大,特别是进入青春期,要调整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化,形成自己的节奏。2.认识到身体、心理的发展变化是正常现象,切勿焦虑。
3.遇到身体、心理问题多向信得过的成人咨询和请教,也可向专业医生问诊。4.学生主动了解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学会自我保护。5.预防性侵害,自尊自爱,女生避免与不熟悉的成人单独相处。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切勿过于敏感,不要认为老师和同学背后说自己。2.认识到:遇到困难是人生的常态,不是自己倒霉,克服困难和问题才是成长。3.理性看待竞争。学习有竞争,将来参加工作也有竞争。竞争促进社会进步,推定发明和创新,我们生活的便利就是得益于竞争。做到每天充实和进步就好,不要让竞争给自己过度压力。4.遇到问题向人倾诉,遇到矛盾与人沟通,遇到困惑向人请教。5.保持积极心理状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避免单项思维,此路不通时,迂回或许柳暗花明。
1.与人交往交流做到礼貌友好,不要贬低、嘲讽他人。3.认识到同学间有竞争,更有合作,不要把同学关系对立起来。5.理解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会有差异,试着从他人角度理解问题。1.树立公共卫生意识,认识到:预防传染病,既是为自己健康,也是为大众健康做贡献。2.加强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遵守咳嗽礼仪,保持社交距离,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3.做好居住、工作场所清洁消毒与通风,保持公共场所卫生。废旧物品、垃圾及时清理,床品、衣物及其他用具保持洁净、干爽、条理。4.正确认识疫苗接种,科学规范积极有序地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积极构建免疫屏障,筑牢抵御新冠病毒防线。5.遇到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要密切关注动态,配合交通管制及人员进出的限制规定。1.预防各种意外伤害,预防坠落、磕碰、交通事故等;3.预防溺水,包括游泳溺水、滑冰溺水和临近水域的意外落水;8.预防自然灾害,对地震、台风、大雪等自然现象有安全意识和应对知识。9.掌握一定的应急常识和急救技能,遇险时能够自救和力所能及地救助他人。
以上事项难以全部记住,但要有安全、健康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要学习不仅是学科知识,而且是安全与健康。成绩是阶段性的,安全和健康关乎一生。
编辑:何刚